朱沱镇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镇街人大>朱沱镇
群众的需要就是她的追求——记永川区人大代表文绍英

发布日期:2016-09-30 16:01

来源:

作者:null

0

    文绍英,永川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时刻坚持维护选民利益,积极为民献言、为民出言、为民代言,做到与选民心贴心,保持与选民紧密联系,真正将‘心连选民、情系选民、行为选民’的理念传递到选民的心中,作为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她树立了勤廉榜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文绍英以自己的忠诚与奉献,以自己的爱心和担当,展现了代表的卓越风采。

  加强学习,不当挂名代表

    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要想真正当好一名代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做的事很多,首要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文绍英一面积极参加各种代表培训,一面坚持业余时间阅读人大相关书籍,并在网上向先进代表学习。通过不断学习熟练掌握了与人大代表履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充分了解代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以及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同时,为了避免在参加代表视察、调研等活动中因经验不足、业务不专而影响视察、调研效果,她坚持网络学习青少年教育、食品卫生、交通、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开展代表活动时,虚心向其他代表请教,认真观摩学习,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用心履职,做群众的知心人

    “当代表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关爱弱势群体,积极作为,为永川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区人大代表,文绍英时时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为了切实履行好职责,文绍英主要围绕“代表工作站”、“群众之家”、“爱心之家”建设,为所在选区15000余名群众服务。港口社区设有专门的“代表工作站”,制定了工作制度,规范了“登记—接待—处理—回复—反馈—归档”的工作流程。文绍英喜欢走街串巷,进入居民家中,与他们座谈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同时,还通过座谈会、交心谈心、问卷调查、QQ群、微信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通过这些第一手的真实材料,文绍英在人大代表开会期间总是能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代表建议,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她针对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困难提出了《关于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建议》、《关于对文化市场监管的建议》、《关于对公交车驾驶人员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关于把原朱沱工商所农贸市场改建休闲市民广场的建议》。

  勤思善为,履职能力强

    一是拓宽社区选民就业途径。自筹资金20多万元,开办港桥职业技能培训部,聘请专业教师免费授课。累计培训460人、200多人实现就业,建立下岗失业人员服务实体,安置60人。二是关爱老年人和困难群众。协调朱沱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700多名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发放优惠就医卡;联系移动公司朱沱营销中心,为社区部分困难群众捐赠65台移动电话,并充值50元;自筹资金购买300多床棉被慰问困难群众和退休干部。三是积极丰富社区选民活动。陆续组建腰鼓队、秧歌队、年枪队、合唱队、舞蹈队、青年队、少年队等七支文艺小分队,利用元旦、春节、七一、国庆节等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社区每年元旦,她都要亲自策划并撰稿,举办廉政文化建设专场演出活动;此外,带领120名志愿者,走进吉安镇向前村开展了“践行社会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主题活动;走进永川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兴龙湖广场开展了主题为“感恩奉献,城乡共进”专题演出。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打造具有本社区特色文化和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四是关爱老人晚年生活。募集资金6万多元,为47260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购新衣服唐装一套。协调资金25万元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让社区老人“老有所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帮、老有所乐”。五是协调矛盾纠纷的好帮手。她不仅为社区群众服务好,只要她了解到的群众诉求,她都会积极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如朱沱镇汉东村民梁如喜,因为征地拆迁补偿费达不到他的意愿,多年未与当地镇政府和港桥工业园区达成协议,四处奔波上访不说,只要有领导调研,他都会组织群众走极端,给镇党委政府对抗。她知道这一情况,主动找到梁,与梁交谈,被梁当即拒绝,但她没放弃对梁做好工作的信心,为了找到梁,他去移动公司给梁配置手机送到梁老人家,也被梁老人当面拒绝。她耐心解释,一次又一次,终于感化了梁老伯,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又如,福龙桥社区的居民张某家母去之世,张把灵堂设置在小区,丧事办完后,也不拆除灵堂,理由是因李某业主的空调嗓音扰民,导致张家的母亲跳楼死亡。她知道这事,主动为镇党委政府分忧,多次深入张家登门拜访,说服了张家,拆除了灵堂。2014年一次她去区委区府办事,正巧碰见刘万方(仙龙镇人)在与政府门口与门卫和3名协警推拉,她连忙上前了解情况,把刘劝走,耐心倾听刘的诉求和查看资料,得知刘是因为邻居违章建筑影响到住房进出,她把刘送回到仙龙政府,通过多方努力,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刘打电话表示感谢。六是挽回群众的生命。去年,8月,居住在朱沱大河村游正友,17岁患小儿麻痹症。19年来说不清楚话,与他人沟通艰难,生活自理困难,她从信息了解到游正友被开水烫伤严重,急忙联系120救护车,送到永川抢救,帮她垫付医疗费,从多渠道帮助他,住了一个多月出院回家养伤,在途中,多次看望。9月患重病花季少女夏志丽,她从网上看到报道,发动50多人为原本就贫困的孩子捐款治疗。患肿瘤的马文连因无钱治疗,她四处筹资,把当天筹集的1万多元送到重庆肿瘤医院给孩子治病,如今孩子病好了,已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10月,张正华生命危在旦夕,她亲自送到永川抢救,把她从死亡擦肩而过的救了回来,老人一提到她,总是说文代表是她的救命恩人。

  甘于清贫,放弃高薪进社区

    2009 3月,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职位出现空缺,当时,文绍英事业顺利,从事的生意经营每年可轻松赚得数十万元。然而,在社区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她毅然放弃高薪收入,回社区工作,在选举中高票当选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当选后,她满腔热情的投身到社区工作中,以一颗赤诚之心竭力为社区群众服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文绍英坚持每天挤出时间“泡”在书本上、互联网上,学习代表的先进事迹。“12371”党建信息平台开通后,她又开始努力钻研网络管理方面的技能。通过勤学苦练,文绍英的理论和电脑技术日益精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她为社区党员制作了精美的承诺手册,为了节约成本,从相关资料的收集、排版、打印,到装订、包装、发放全部由她亲手完成。长期以来,文绍英就是以这样的干劲投入社区工作,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成为工作常事。“社区是为大家服务的,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她经常对居民这么说。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这是大实话。

  心系群众,困难群众最挂怀

    社区群众都知道,文书记的电话24 小时都能打通。遇到辖区噪音扰民,可以在凌晨三四点电话投诉;谁家里有了困难,可以在电话里倾述长达一两个小时;遇到邻里纠纷,可以三番五次打电话寻求调解……捐出个人奖金为困难群众添置物品,四处奔波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这只是文绍英为社区群众奉献微不足道的一面,更为可贵的是,文绍英为帮助选区的选民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技能,办“港桥职业技能培训部”的举动。文绍英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电脑33台,在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租金的自家门店,免费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电脑操作等就业技能培训。社区没有充裕的收入来源,而电脑培训部每月水电费、维护费,则由文绍英夫妇的积蓄和朋友的赞助来支付。培训开始以来,已免费培训党员群众40多人,让120人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她以“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对困难群体倾注了大量精力。   

  倾心奉献,“爱心之家”助孩子圆梦

    文绍英是一位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选区地处偏僻,经济较落后,选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因此选区留守儿童也多。为了切实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留守儿童都能健康成长2001年,她开始利用个人资金资助困难孩子;2005年,在她的倡导下,港口社区成立了“爱心之家”并建立网站。她四处募集善款,把“爱心之家”打造成了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困难家庭的平台。目前,由她发起成立“文绍英之家”志愿服务站,成立有爱心之家、青少年帮教小组、法律援助等服务组15支志愿服务队。多年来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过去16年的时间里,她出资数万元,带动175名选民加入其中,关爱留守儿童,行走上万公里,向社会各界募集150余万元资金,资助贫困家庭及贫困学生,为538个孩子圆了求学梦。如今有89人考上大中专,已有29 名受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有公务员、空姐,有银行行长,医生、老师,有在国企、外企等单位工作。2013年“爱心之家”资助的孩子袁逸飞以671 分考上清华大学。为了更多地帮助孩子,文绍英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且把原本奖励她辛苦付出的各类竞赛活动奖金无偿捐给社区作公款开支使用,别人有困难她总是伸出援手。她说,“我好了,辖区选民就都好了。因为我的好都会让大家分享!”在她看来,获奖不仅是对她个人工作的肯定,还属于港口社区班子每一位成员,是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努力、社区居民齐心协力的结果。  

    文绍英,她一如既往地坚守着“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坚持做”的人生信条,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服务者的无悔追求和高尚情怀,展现了一名基层代表的风采。(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