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街道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镇街人大>中山路街道
创新人大工作的“中山实践”——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2016年工作回眸

发布日期:2017-01-26 16:18

来源:

作者:null

0

    “创新,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大工作进步的源泉。”在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陈明富的办公室里,“创新”是记者听得最多的关键词。

    而2016年,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的各项工作正是在这一关键词里生动实践、砥砺前行。各项工作走到了全区前列,被区人大常委会评为2016年代表工作先进集体。这是区第十六届人大以来,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第五次获得这一殊荣。四名代表撰写的建议,被区人大常委会评为2016年优秀建议,占全区优秀建议的五分之一。

  一项量化考核制度 考出代表履职活力

    “代表履职量化考核制度,让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说起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推出的代表履职量化考核制度,老人大代表马昌胜颇有感触。

    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今年起对辖区的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情况开展了量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主要考核按时参加区人代会会议的情况和提出书面建议的情况;二是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主要考核参加代表活动、联系走访选民、完成本职工作和向选民述职情况。代表履职量化考核采取代表本人、代表小组和街道人大工委三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分为100分。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代表评先评优(推优)、表彰奖励和劝辞劝退等的重要依据。

    今年7月,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委员及各代表小组组长依据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率先向全体代表晒出自己的量化考核结果。“不晒不知道,一晒吓一跳。”马昌胜说,看到工委委员和小组长得分这么高,谁还坐得住?

    “量化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让代表通过认真梳理和审视自己的履职情况,展开横向对比,查找不足,总结履职经验,更好地激励代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积极为全区、为辖区的发展建设出力献策。”陈明富道出了创新代表履职量化考核机制的初衷。

    通过一年的试行,代表履职量化考核让代表依法履职的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广大代表积极参会,认真准备,在区十六届人大第七次会议期间,中山路代表团代表参会率达100%,提出书面建议62件,成为建议第一大团;在闭会期间,踊跃参加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开展的活动12次,其中开展商贸物流及服务外包集中视察活动2次,专题培训3次,调研活动3次,开展“集中走访选民月”活动1次,召开代表履职经验交流座谈会和专题学习1次,到南大街街道交流学习1次,召开专题评议会督促食药监所等三个部门对工作评议意见进行整改,督办代表建议3件。

  一项强化培训计划 激发代表内生动力

    “代表依法履职,要强化代表意识,要教履职方法。创新代表培训方式,让代表学得牢、记得住、运用好是关键。”陈明富告诉记者,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在代表培训上有一项“全”计划。

    一是让代表从身体到心灵全程参与选举,接受“启蒙”教育。

    即让代表从一名普通选民到被提名推荐为初步代表候选人、确定为正式代表候选人、参加投票选举,一步一步亲身经历人大换届选举全过程,以增强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感性认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代表坚定地把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校长王金英,是区第十六届人大届中增选的区人大代表,她通过全程参与选举,看到选民投给她的一张张信任的选票,她感激地说:“当代表必须接地气,不能愧对选民!”她当代表后,始终把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放在首位,积极为民代言。今年年初,她提交的《关于汇龙苑安置房漏雨严重需及时维修的建议》嬗变成了一项民生工程,不仅让汇龙苑安置房漏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让这些类似的海棠苑、清华苑、红河苑、中山家苑的问题得到解决,受益户数达354户。

    二是全力打造团队精神,让代表在集体荣誉感中共同进步。今年,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确立了“责任、荣誉、表率、创新”的中山路代表团团队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全体代表认真贯彻中央18号文件精神,学习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还编印了《代表须知》分发给代表们学习,须知中明确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的工作,履职内容及量化考核有关规定,还编印了《中山路代表团好建议》、《优秀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典型案例选编》等操作性很强的培训资料,通过身边代表的一件件真实的建议和一个个鲜活的履职实例,让代表明白了要“干什么”,“怎么干”,怎样才能“干得漂亮”。团队力量大增,今年,张天彦、龙镇宇、阳家长、庞子山四位代表撰写的建议,被区人大常委会评为2016年优秀建议,占全区优秀建议的五分之一。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连续五年被区人大常委会评为代表工作先进集体。

  一份刊物 开创人大宣传工作新局面

    “《中山人大》这个刊物好,这不仅宣传了我们街道的人大工作,还为我们代表相互学习提供了载体。”区人大代表、中山路街道双龙村党总支书记唐兴贵说。

    今年,中山路街道人大工委在全区率先创办了镇街人大刊物——《中山人大》。《中山人大》设置三大板块:一是工作传真,主要宣传街道人大工委和辖区党政中心工作的推进情况,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工作等。二是中山代表在行动,主要宣传报道本辖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典型经验与做法。三是学习交流,主要向代表和群众系统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和各地的人大工作及代表履职的先进经验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我最喜欢看‘中山代表在行动’板块了,我可以从中学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好经验好做法。”唐兴贵说。

    “传递基层代表和群众的声音,讲好老百姓身边的人大故事”是《中山人大》的办刊宗旨。陈明富告诉记者,《中山人大》反响很好,一问世,就受到区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和代表们的喜爱。一方面,《中山人大》解决了代表知情权的问题,代表可以通过《中山人大》了解街道党政中心工作、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工作,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履职。另一方面,《中山人大》通过约稿和宣传,促进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代表要写稿投稿,就必须深入群众,了解老百姓的所想、所盼、所难。目前,《中山人大》已出刊两期。林梅等履职典型代表的生动事例,深深激励着全体代表,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局面。(张天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