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街道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镇街人大>大安街道
一个村小的“假期班”

发布日期:2016-08-11 10:15

来源:

作者:null

0

    20167月底开始,大安街道灵英村小学内却传出一片琅琅书声,而此时,正该是学生放暑假的时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正是从灵英村考出去的四名大学生在义务为灵英村的小学生们补课,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灵英村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的感恩之举。

  不能让学生因为贫困断了大学梦

    2014年,全村本该在喜气洋洋庆贺村内又走出几名大学生,却有几名学生家长在为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而愁眉不展。

    该村的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村主任的刘世禄同志在获知情况之后表示:“不能让村里的孩子们因为贫困而断了大学梦!”,于是他立即组织几名村委干部商量解决办法。经大家讨论决定,通过号召村里的在外成功人士和爱心人士,大家共同筹资成立灵英村“扶贫基金”,用来帮助灵英村内各种贫困家庭,和因贫困而无法正常上大学的优秀学生。刘世禄代表和村里外出经商的徐中华同志带头各出资5万元,充实“扶贫基金”库。同时,村里的其他爱心人士、普通群众听说村里要为学生圆大学梦,都纷纷响应,一场“众人拾柴火焰高”充满正能量的行动开始了。在2014年暑期,由刘世禄代表和徐中华同志以及部分爱心人士共同出资25万元,成立了灵英村“扶贫基金”。当年,灵英村“扶贫基金”共发放1.31万元,资助该村学生14名,奖励优秀教师1名,几名贫困大学生也得以圆了他们的大学梦。2015年,“扶贫基金”发放5.2万元,资助灵英村困难群众、学生26户,奖励优秀教师1名。到2016年,刘世禄代表还增加基金投入10万元,同时,也因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使整个“扶贫基金”达到52万元,并拟于8月份发放资金5万元用于帮助该村贫困群众和优秀大学生。

  大学生假期回村授课

    2016年暑假,灵英村去年受到“扶贫基金”资助才得以实现大学梦,现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殷铭悦找到刘世禄代表,提出要回报村里:他和另3名受到村里资助的大学生,重庆工商大学大一学生陈艺、南京农业大学大一学生杨瑞、黑龙江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邓胜杰相约,利用假期时间为灵英村的孩子们无偿补课,作为他们感谢家乡的一片心意,也蕴含了他们对弟弟妹妹们的殷切希望,和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村子的未来作出一点贡献。

    村委会干部在知道大学生们的想法之后,都非常感动,为孩子们的想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将灵英村小学的教室利用起来,成为大学生们为孩子讲课的课堂。并通知辖区村民们,在7月22日到817日会有大学生为孩子们义务补课,而得知消息的学生家长们也反响强烈,对4名大学生的举动倍加赞赏和支持,一个小小的灵英村小学校霎时就热闹起来,便在每天早上有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和笑声。

  村委会积极支持提供保障平台

    短短几天时间就已经有95个孩子自发报名,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假期义务补课也很受欢迎。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孩子们的行课时间怎么安排?人员怎么分配?后勤如何做好?怎样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牵头的村委会在意识到会出现的问题后,也商量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教学方面,村委会将补课学生按照低、中、高年级分为3个班级,补课资料均由村委会无偿提供;每周一到周五上课,每天上课时间为上午8:0010:30时;安全方面,由家长和村委会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学生上学、放学由家长负责接送,确保学生安全。同时,村委会对参加补课学生的纪律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让大家有一个象正规学校一样的学习环境,既能学到知识,又不出任何问题。

  爱的回报和传递

    天炎气热,但补课仍在规范、有序的进行,大安街道灵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生村”。这种“爱了有回报、报了有延续”的正能量之事,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垂范、村委会、各位爱心人士和群众的支持,也离不开受资助大学生们知恩图报的义举,才得以成就这一段慈乌反哺的佳话。有了他们的努力和行动,所有的善举都会变成良性循环,灵英村的“扶贫基金”还会源源不断地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灵英村也会走出更多的大学生和成功人士,并对他们的爱进行更长远的延续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