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是复兴寺村民赞誉有加的“大家长”。退休后,她又承包100多亩撂荒地种植富硒稻、养猪、养兔,带领周围村民发家致富,是复兴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2016年她又被复兴寺村民推荐当选为永川区人大代表,再一次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村里得到过万书记的帮助的事太多太多了,数不胜数。村民袁心华考上了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但父亲袁天建患有肾功能衰竭,完全丧失劳动力,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在读初中,全家仅靠低保和母亲一人务农来维持生计。苦于学费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是辍学打工,还是继续学业?”袁新华面临两难的抉择。得知情况后,万书记来到袁家给袁心华打气:“你考上这么好的专业,不要轻言放弃。书一定要读!至于学费嘛,我来帮你想办法。”盛夏时节,年过六旬的她不顾酷暑,四处奔波,在她的努力下,袁心华终于拿到了助学金,圆了大学梦。
村干部余谋说:“万书记的工资基本全捐给了村上有困难的人。每次和万书记入户走访,见到有困难的家庭,她总是100元、200元地捐给村民。一个月下来,1000多块钱的工资便所剩无几了。”
“万书记帮忙,娃儿有钱上学了”,“多亏万书记,我的病有钱治了”,“感谢万书记,公路修得更好了”,复兴寺村的农家小院,总是能听到村民对万书记的赞美之词,几十年来,她总是无私奉献,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真是复兴寺村民的“大家长”。
昔日撂荒地今朝变良田
作为一名在村里任职30余年的老党员、老代表,万光容曾获得 “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永川乡贤”等荣誉称号,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甘于现状,停滞不前。2013年离任后,她回归农民本色,在家乡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发挥余热,成为了复兴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脚步从未停歇,撂荒的土地随处可见,杂草肆无忌惮地生长在这片良田熟土上,看着让人心疼。望着一片片荒地,万代表的眼睛湿润了。万代表回忆道,“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苦,我们经常面临没有粮食的问题,吃不饱饭,没有衣穿,现在条件好了,这些土地却闲置了,没有人耕种,看着这些土地荒芜,多可惜呀!”由此,她进一步坚定了承包“撂荒地”,守护良田熟土的想法,并相继承包了村里100余亩撂荒地,当起了村里的“种植大户”。
大家都在想,一位60多岁的农村妇女怎么可能种出这么大面积的田地?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缺少劳动力,除了亲自上阵,万代表还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给予他们合适的报酬,他们大多是外出务工无门,而又年龄偏大的困难家庭人员。此举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增加了困难家庭的经济收入。缺少技术,万代表便常常向农技人员请教,通过勤奋刻苦的专研,在优选品种、推广机械化收割的基础上,她的种植事业正逐步扭亏为盈,蒸蒸日上。提及此事,万代表总是乐呵呵的,心里有一种由衷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她是群众的“代言人”
曾任永川区第13届、14届人大代表的万代表,在2016年12月17日永川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被复兴寺村的村民再次推选为永川区第17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当好人民的代表,就要了解人民的疾苦、反映人民的诉求,要为民鼓与呼,这才对得起老百姓投下的信任一票”。这是万代表再次当选为区人大代表以来向选民的庄严承诺,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问我为什么选她当代表呢”,“她都不当还有哪个能当哟,因为万书记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她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代言人”,有事找她她会管的,我们当然要选她了哟”村民刘代银如是说。
在短短的八个多月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中,为能履好职,她从繁杂的农活中抽时间认真学习人大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常深入群众、深入院落,宣传法律法规,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写成意见建议提交区人代会,尽心尽责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在区人大十七届一次人代会上她提出了《关于加强客运中心至跃进机械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关于农村四职干部退职后生活保障偏低的建议》、《关于土地整治项目和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进行资金整合的建议》、《关于提高永川区陈食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率的建议》等4条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万代表深爱着这片土地,也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她从未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万代表说“我还要多修几条人行便道、多承包点撂荒地,多争取点资金修路,我还要建议……”万代表忙得不亦乐乎,她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了,村民都安居乐业,才是让我最高兴的事。”
“永保本色勤耕耘,为民代言忙不停,万代表她真是群众的贴心人,更是群众的守护人。”复兴寺村的村民说起万光容代表纷纷为万光容点赞!(刘谊园)